top of page

文字:李冠樺

​排版:陳慧心

入學年度:105 

姓名:温方綺

目前就讀系所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教育研究所 數位學習組

相較於畢業直接出去工作,為甚麼選擇念研究所呢?

大三的暑假進行畢業專題製作時,遇到專題企劃撰寫,發現自己理論背景上非常不足,沒有辦法很深入地進行分析與實作結合,心裡想著,如果我想要進入到數位學習專業領域,要如何讓自己站得住腳,成為一位專業又能夠讓人信服呢?於是就決定在畢業後給自己二年左右的時間,到研究所進修。

數位學習相關的研究所都在學甚麼呢?會常有需要使用到電腦的課程嗎?

我先回答後面的問題,會不會常使用到電腦進行實作的課程,這點主要是看所讀的研究所該大學類型來決定。以我自己來說,交大為研究型大學,因此著重的內容以及研究方向幾乎全屬於理論,而且是非常嚴謹扎實的環境學習。在碩士生涯的開始,不論你是哪一組(交大教育所共分為三組),便會有一些共同要求的課程需要修讀,例如教育研究法、初等教育統計,以及了解所上教授們的專題研究課程。

對於該學期修讀的課程都一定要與指導老師討論,所做的研究需要那些課程,例如量化研究需要的分析工具是否有學到一定的階層,以及自己學習與工作之間能否平衡(大多數人都有工作)

基本上會使用到電腦軟體是跑SPSS、R語言等統計軟體的使用,因為是教育方面的研究所,所以像是大學時期最常用的Ai、Ps、Pr等軟體,要偏向屬於設計或媒體類型的研究所才會頻繁接觸。

你認為要念研究所,需要事前做甚麼準備或是加強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不論未來是否已經決定要就讀研究所,可以從以下三個部分開始著手。

「找到目標與動力來源」

從心理層面來說,一定要找到自己為何要讀研究所的目標、原因,這個原因可以很簡單、很實際,像是未來的就業機會比較大,或是只是想解出一個解答,這項原因在未來的推甄考試,或是已經正式成為研究生的你,都是一個支撐下來的目標與動力。

「培養好文書能力」

從技術方面來說,可以趁著大學的時候將各種文書操作軟體精通,Word,Excel,Ppt等,以及Google calendar,Gmail,雲端等各種相關的軟體功能,也記得學會整理將檔案筆記都分類好,保證這項技術在未來就讀研究所與否都能派上用場,為忙碌的你省下許多力氣。

「聆聽師長與專家們的建議」

大四時可以先試著修讀研究所的課程,看看自己是否能夠適應,接著再和系上老師們討論分析,該選擇五年一貫的直升還是到其他學校體驗看看。當時的我大概找了十位學長姐加上老師們,多方參考比較,分析各個優缺點,再做決定,記得在詢問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有禮貌哦!

如果你是位新手研究生,在此推薦幾本書與論文來閱讀,因為研究所與大學真的很不一樣,提早閱讀有關研究所的書籍,可以為自己打上預防針,更容易適應。

推薦書籍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2020進化版)-畢恆達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彭明輝

 

推薦文章

研究所與研究生的意義

論文寫作_何春蕤

 

以上文章如果有看不懂的部分,可以先做筆記或暫時跳過,等到遇到好像類似的困難時,再與同儕或師長們討論該怎麼解決,不需馬上就將他們搞懂。

讀研究所的具體幫助是甚麼?你認為學習到的能力可以幫助未來就業嗎?

大學屬於多元探索接觸較表面的過程,而研究所則是透過一個點更深入地鑽研,覺得自己有點像是一隻土撥鼠,往土裡鑽,途中會遇到其他人的家(學者們的研究),便帶著他們的祝福往前走,不會有人告訴你目的地在哪,只有你自己知道要停在哪,適合自己的位置(適合自己的研究內容),打造屬於自己的家(完成論文研究)。

在這段旅程中,你必須學習到的能力有五個,前面三個較容易理解,因此簡單帶過。

一、「資料整理」

不論書籍期刊文章的閱讀,筆記的書寫,記得一定要將這些紀錄存放好,留下自己的學習足跡。

二、「時間規劃」

做好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這堂課程有的疑問馬上發問,快速弄懂,不要讓雪球越滾越大。

三、「問題解決」

在研究所只會告訴你該如何做會比較好,永遠沒有一個正確的解答,因此必須多方參考資料來評斷哪個方法是最適合的。

四、「學會發問」

在研究所常會有專家、教授、研討會等地演講座談需要參加,記得把握好當下與會的時機,專注地聆聽他人報告,研究目的與方向,千萬別害怕在大庭廣眾下提問題,就是因為不懂所以才要提問,甚至你幫很多人問出他們心中的想法呢!

五、「樂於分享」

這項能力是我在研究所中認為最重要,也是我謹記在心的事情。做研究最幸福的事情是能夠和相同興趣這個領域最專業的學者共同討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但這並不代表讓你自視甚高、輕蔑他人。願意把自己所做的研究、讀到的資訊分享出去 ,與更多人交流,一方面你可以檢視自己的學習狀況、思考歷程,另一方面也可以累積自己的文章作品,成為研究領域的專家哦!

結語

 

目前的我還沒有辦法果斷地說這段研究所是否有幫助未來的就業,但是有句話說,人生沒有一條路是白走的,只要踏踏實實做好當下自己該做的事情,保持善良,這些努力終有一天會在無形之中派上用場的。

數位系碩班生  邱慈涵

相較於畢業直接出去工作,為甚麼選擇念研究所呢?

當時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系所有開設「雙聯學制」可以一年在台灣、一年在美國就讀,獲取兩邊的學歷證明。此外也有五年一貫計畫,除了能獲得獎學金補助學費外,在大四時還能先修研究所的課程事先進入狀況、省時還能省學分費(效率大師),這些優異條件的驅使下想有效利用這個機會精進自己,提升自己到一定的能力並多一項碩士學歷,成為履歷表上的加分欄,雖然因疫情關係計畫被打亂,但仍很慶幸當時自己有選這條路,與其他優秀同儕相互交流、收穫友誼,回想當時甚至在大家在研究室慶祝聖誕節吃火鍋玩樂到凌晨4點(笑)。

數位學習相關的研究所都在學甚麼呢?會常有需要使用到電腦的課程嗎?

會需要用到電腦,像是動畫、創客、互動介面設計等加強專業領域的課程,但最主要的課程是以教導如何撰寫論文、學習設計設計實驗、學會數據分析等技能。不過碩班的課程相對沒有很多堂,我認為撰寫論文、參加研討會、當教授計畫的研究助理、課堂助教等,才是身為研究生的精髓。

你認為要念研究所,需要事前做甚麼準備或是加強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從小到大我們所學的都是被規劃好的教育,比起大學通才的教育,第一次能擁有高度自主決定學習及研究的主題、撰寫論文的進度等,因此我認為可以先加強「自我的責任感和紀律」。此外,課堂人數跟大學比少很多,教授往往會讓每個人都有發表的機會,在研究所裡對於精緻知識系統的訓練,相對以往較單方面吸取師長所傳授的學習精隨,更重視每位學習者的觀點及看法,因此培養「獨立思考」的分析能力是我認為第二關鍵需要培養的技能。

讀研究所的具體幫助是甚麼?你認為學習到的能力可以幫助未來就業嗎?

.jpg
10.jpg
大樓-01.png

碩士學生在面對論文研究時,需要規劃研究計畫、架構等等,獨立思考如何運用所蒐集的資訊吸收後轉化成知識,在參與研究規畫、執行與結案的過程中,面對問題能培養獨自解決的能力。在論文的討論、報告中需要有口條的表達,未來在職場上對於專案討論過程、簡報報告中能更具邏輯性。研究所裡訓練的邏輯思考和口語表達、自身紀律,不僅在學術上能夠發揮,更能從過程中發現更不一樣的自我,以及改變人生態度。

對於深度往該領域發展的人,在研究所所學到的能力當然是有深度的幫助的,講最實際的碩士生在進入職場時薪水一般較優渥、有更多升遷機會,自身擁有專業的知識及技能更能有較佳的就業能力,但我覺得每個人的人生旅途不同,選擇的境遇也不一樣,想達到心中的目標有多種管道,可能不一定要走讀碩班這一途,但無論夢想走哪條路,別中途放棄就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