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專234
策畫/文字:陳薇婷
採訪:吳培恩、宋欣穎
剪輯:李冠樺
排版:曾詩鈞
畢專是我們數位系畢業前一定得完成的事項,沒完成可是畢不了業的!
那麼畢專到底在做什麼?該如何從零發想畢業專題?
製作畢專的過程中還會發生哪些趣事呢?
這次系刊邀請到了正在水深火熱製作專題的美佐、绣雯、湘錡
三位大四學姊現身說法,大一到大三通通照過來,
一起來看看畢專那些事兒~
只是看影片還是覺得意猶未盡,想要更深入了解製作畢專的過程?
小編彙整學長姐們的各路建議,
廢話不多說,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1. 畢專到底在做什麼?
數位系以往都是做與數位學習相關的專題。現在呢,系上較為開放,對於主題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限制,畢專可以做社會議題或者是解決一個想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用我們三年來「所學」的技術加上「想學」的技術,去完成一個想傳達的專題內容。
如果可以將大學四年的結果做一個主題呈現,你想要做什麼?對於這個世界、社會、身邊事情或是心中所願想要做那些改變?
小編這裡準備了兩篇乾貨,希望可以給大家一點方向
2. 分組要避免哪幾種人?
畢專是大家共同的專題,然而有的人會默默地不聯絡,也不關心畢專執行進度。其實專案中積極主動不只是組長該做的事,團隊裡每個人都應該主動,提問與回報進度也都應該積極,大家一同有向心力地完成這個畢業前最後的專案。
3. 如何從零發想畢業專題?
作品類型基本只要與系上數位相關皆可,過去學長姐們曾做過網頁、APP、桌遊、遊戲程式、電子書、與廠商合作教材等等…。
畢業專題主要便是說明自己組別對於主題的觀點跟想傳達的內涵,並做出獨特性。
至於作品類型的部分,主要還是要看載體與主題是否適合,也可以思考未來的工作方向,至於不會的技能就可以趁這個時間點,有目的性的將能力值點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盡量不要沒有目的的選擇專題製作類型,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專題就一定要有遊戲或應用程式,但其實如果組別的目的不是讓使用者在遊戲或應用程式獲得內容,其實不用一定要做個應用程式!
建議可以就自己組員能力跟主題來考量,切記不要「為了做而做」,期中期末時老師們都會針對專題產物與專題核心能否貼合進行提問喔,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呈現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4. 畢專流程可以如何拆解?
◎基本上的流程
三下:主題發想→使用者調查→蒐集資料與規劃流程→執行製作
四上:執行製作→專題評估→結案
5. 畢製過程中,組員吵架怎麼辦?
→找指導老師協調
指導老師們在畢專中其實扮演著很重要的第三方角色!當組員間發生糾紛時,可以讓非組員的第三方—指導老師用客觀的立場去看待組員間發生的問題,如果遇到低谷也可以比照辦理。指導老師們因為都有帶過專案或者是看過許多學生執行專案,所以他們可以提供一下解決方法,或者是引導思考。
→找到問題核心
為什麼會覺得有瓶頸?是組員不積極?專題方向有誤?還是技術上有問題?低靡的狀況其實不只有畢專的時候會發生,挺常見而且正常的現象,但是我們能做的大概是在陷入低潮時,別在低靡時停滯不前,而是應該適時尋求協助或者是積極溝通才能夠解決問題!
6. 遇到技術問題或者是瓶頸時如何突破?
首先,自學能力是一定要有的,沒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多數只是沒找到解方而已。以程式方面來說,不要害怕去看國外網站,可以將有疑問的地方換成英文,或許外國論壇都可以找到解方;再來,便是運用系上資源—詢問老師,不管是不是專題指導老師都可以針對老師擅長的領域詢問,我們系上老師都很親切,只要敢問他們都會給你建議或方向,所以別白白浪費了~
※小叮嚀:請不要忽略小組指導老師才是專題主要詢問對象,如果過度詢問其他老師,這樣就沒有找指導老師的意義了,
還可能造成老師們間的尷尬喔~
7. 畢專過程中得到的收穫,想與學弟妹分享?
→設計思考與資訊設計
設計思考的解釋是「一個『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方法,透過從人的需求出發,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學習設計思考的好處是幫助畢專執行能有個核心目標,避免到最後「為了做而做」。
建議學弟妹們以目的導向地製作專題,要思考是為了誰?為了什麼目的而做專題?將專題內容與使用者需求作緊密扣合,千萬別為了成果而去改動專題本身的價值!祝大家畢專過程順利,順利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