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Lietuvos

首先要感謝國鴻老師帶領數位系的學姐和我,

到立陶宛體驗很精彩的交換生活,以下為交換經驗分享。

時間│2017.2.1 ~ 2017.6.15

地點│Šiauliai University修雷大學

學期│2017春季班

資格│師範學院之大學部及碩士班學生

英語檢定達到B1等級(相當於多益550分)

網站│https://goo.gl/7FLxhz

Q: 想交換的原因?

A:

       我們在這個世界中長大,但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卻常常是透過別人的話語拼湊而成的,老師說北歐高緯度很冷、新聞說立陶宛籃球很強、大家都說台灣人很有熱情。或許他們說的正是事實,然而,你想不想讓自己眼見為憑的認同,那些傳說中的風景,到底有多令人陶醉?你想不想讓自己繼續倔強地深信,那些曾執著的事物,到底是絕對還是相對?你想不想讓自己去找尋答案,如果你也擁有這個機會?

Q: 去哪裡交換?立陶宛?

A:

       這個聽起來有點陌生,可能只曾在地理課本裡出現過的國家。你問我它在哪?我會說它在波羅地海,是波羅地海三小國之一,附近有拉脫維亞、俄羅斯、波蘭…

▸ 首都:維爾紐斯

▸ 時差:慢台灣6個小時

▸ 天氣:約-10度~20度間

▸ 貨幣:歐元

▸ 語言:立陶宛語、年經人會說英語

▸ 花費:機票(我那時候買)來回約三萬

Q: 去哪裡讀書?學什麼?

A:

       我去交換的學校是修雷大學,Šiauliai音譯為「修雷」或「希奧利艾」,修雷為立陶宛的第四大城,修雷大學即位於修雷這座城市。大學裡有八個學院,值得一提的是,各個學院座落在城市裡的不同區域,而非劃分於單一校園內。

       交換學生的課程可以自己選擇,有點像是通識課,和其他修這門課程的交換學生一起上課,而非立陶宛當地學生,老師會用英語授課,學校也會安排演講、交流會、校外教學等活動,讓交換學生自由參加。因為學校沒有規定要修滿多少學分,於是我只選了音樂與美術,課餘的時間皆可以自行安排利用。

▸傳統樂器音樂表演Performance of Music by Folk Instruments

       這門課學習的是/Zither/這個立陶宛傳統樂器,魚的造型、古箏的模式,樂譜淺顯易懂很好上手,對於有點音痴的我,一點困難也沒有,老師唱著歌曲、彈著鋼琴,這堂輕鬆愜意沒有考試、作業的課程,還讓我們擁有四次音樂會的演出機會,學校、醫院、獨立日、跨城市,可以說是外國人專屬、有趣又特別的經驗。

       

         說到這位老師,他有著白色頭髮、白色鬍子,每次都很正式地穿著西裝外套上課,當你問他台灣時,他會流利地唱出閩南語民謠「丟丟銅仔」,讓我對音樂魅力的無遠弗屆感到又驚又喜;當你想要請個假去旅遊時,他會毫不猶豫地答應,並開始介紹廉價航空的網站給你。老師給我的感覺,其實很簡單,你在表演時,要認真;你在生活時,要享受,表演和生活加在一起,即是音樂的美好。

▸美術教育Art Education

        這門課有一間獨立的工作室,裡面放著各式各樣的美術用品和器材,有點像回到國小上美勞課那樣的感覺,課程內容除了有介紹立陶宛的節日慶典、規劃給小朋友的美術活動,還會帶我們去參觀當地的美術學校、博物館。修雷有多博物館,攝影、腳踏車、鐵路、巧克力、天使、貓、電視等,彷彿每個物件都能記錄著這座城市的歷史軌跡。

        令我較印象深刻的一堂課,老師首先發了一張世界地圖,讓我們在上面先標出自己的國家,再跟同學互動,表示出大家來自哪裡,瞬間覺得台灣在整個世界的版面中是那麼地微不足道。接著老師發下張立陶宛地圖,她詳細地介紹著立陶宛的每個城市,同學們在世界地圖中都有著不同的位置,而我們都因為某些理由聚集在立陶宛此處。最後發的每個人不一樣,我的是一張台灣地圖,老師希望在地圖上用創意的方式呈現,融合美術教育讓我們介紹自己的國家。

         我曾與一位來自義大利的女孩聊天,她住在米蘭,一個很迷人的地方,我問她為什麼想來立陶宛交換,義大利超美的誒,來到這裡不會很反差嗎?她說這裡建築比較簡單,但是有不同感覺,雖然有很多其他國家,但最後選擇這裡,因為她對這裡,什麼都不知道。我深深地點了點頭,或許正是因為「什麼都不知道」,我們更可以用空白的篇章,去記錄那些所看到的事物,並介紹台灣給更多人認識。

Q:有什麼推薦的立陶宛景點?

▸Trakai Island Castle /特拉凱島城堡

       這個城堡在特拉凱省,位於加爾瓦湖,是東歐唯一建在島上的城堡。特拉凱少數民族當地的食物為Kibinai,外形像烤過的巨型水餃,內餡的口感像是肉包。城堡進去後廣場上有供遊客體驗的斷頭台,而建築物裡面展示著中古世紀的家具、印章、煙斗、錢幣、瓷器等。沿路上是馬卡龍色系的鐵皮屋,到處都有紀念品店,販售的有立陶宛著名的琥珀,還有用瓷器做成娃娃或房子樣式的風鈴。

▸Talkšos Ežeras /塔爾塔斯湖

        位於修雷市中心附近,湖的旁邊有金屬狐狸雕塑和公園,公園會提供人們水上娛樂,或舉辦音樂表演。冬天時,湖面會整個結冰,可以踩在湖面上行走,對於從未踏在湖面上的我,這體驗可以說是超級酷的一件事,地面會有兩種材質的路,一種是冰、一種是雪,在冰上面很滑,會一不小心就撲下去跌倒那樣,而雪就跟陸地上一樣,踩下去酥脆鬆軟,行走時很好駕馭。

        很多人會在這裡活動,家長推著雪橇,小朋友穿著連身式的羽絨衣,開始進行一場溜冰之旅。橫跨了湖泊後,對面是一座森林,枯枝與樹葉掉落滿地,白雪覆蓋在上頭形成指引的線條,走到深處有幾戶人家,煙囪冒著白煙,房子旁堆放木材,庭院養著狗兒,彷彿童話般的場景呢。

Q:有遇到什麼立陶宛節慶嗎?

A Užgavėnės / Pancake Tuesday

  

       對於國外來說,這天(2017.2.28,每年日期不一定)是個狂歡的日子,因為基督教有一個大齋期,所以在復活節前七周的那天,要邊吃鬆餅邊懺悔,大吃特吃地狂歡慶祝,隔天就不能再吃東西了,被稱作Shrove Tuesday懺悔星期二,和Pancake Tuesday鬆餅星期二。

每個國家的慶典不太一樣,立陶宛的版本叫做Užgavėnės,除了宗教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要送走冬天、迎接春天。修雷的活動辦在Žaliūkių windmill這個地方,有一個巨大的風車,人們在廣場上面熱鬧地品嘗鬆餅和看表演慶祝。

  特別的是,那是一個用很醜面具嚇跑冬天的慶典,老師在美術教育課時,向我們介紹立陶宛的版本。有一位Morė象徵冬天的醜女,她長相醜陋且由稻草製成,在活動的遊行中,她會被燒死,代表冬天的消失殆盡。

還有一位Lašininis象徵冬天的胖男,和一位Kanapinis象徵春天的瘦男,這兩個角色會展開激烈的打鬥,當然每年都是瘦子勝利囉!最後是山羊,牠象徵惡魔,所以會有人戴著山羊面具,用來嚇跑冬天。

Q:和想去立陶宛交換的建議?

A:

如果要去超過90天以上,就要辦簽證,簽證要準備的資料有照片、護照、入學證明正本、英文保單正本、英文財力證明正本等,因為很多都要正本,所以影印、掃描的那種通通不行。

修雷不會很危險,想要買什麼其實都有,外出穿得低調些,原則上不至於被偷被搶,至少我都沒有不好的經驗。最後的建議就是好好玩,用盡全身的細胞去體驗每個瞬間,寫個日記、拍個照,將瞬間化成永恆。
Q:在歐洲交換的過程?

A:

       除了在立陶宛好好生活外,交換生最棒的是,可以到其他歐洲國家走走,還可以使用國際學生證,獲得只有學生才有的優惠呢。當然,需要事前準備的功課很多,交換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你想都沒想過的事情,包括語言、天氣、飲食、金錢,甚至還要辦簽證、開戶等,但如果這些問題,都沒有澆熄你對交換學生的嚮往,那麼歡迎來體驗看看,交換中「旅行教我的故事」。

持續相信世界上有好人/There are a lot of good people around

       晚上十點半,下了飛機,揹起五公斤的行囊,我和學姊踏上斯德哥爾摩,這裡是披著高級又夢幻色彩的北歐,映入眼簾的寬敞街道,瞬間讓我聞到了台北的氣息,現代新穎的高樓大廈,像高挑俏麗的模特兒似的,用力地抓著我的目光不放,唯獨能和它並駕齊驅的,是兩旁店家櫥窗內的聚光燈,燃燒所有的生命、投注全部的熱力於展示商品,激動地向街上的路人大聲嚷嚷,要大家快多看它們一眼。在這震耳欲聾的寂靜中,我們徒步找尋著今晚的旅店,以為只要十幾分鐘的路程,卻怎麼也無法控制自己那徬徨不安的情緒。

        求助幾位當地人後,我們仍在陌生的街道上迷失了方向,事先準備的地圖,更在昏暗的夜光下,顯得格外模糊不清。夜半,人們越來越少,一個衝動,跑到大馬路上,攔了台計程車想問路,一個瞥眼,司機喃喃自語,不知道在表達什麼,語畢他便開車離去。走到理智線早已斷掉又重接好幾回,我們忍著寒風無情吹打,奮力地命令小腿肌使力前進,一個轉彎,是剛剛那輛計程車,司機搖下車窗說可以免費載我們,原來他將車開走是為了要迴轉,原來他一直在找尋我們的身影,原來世界上充滿著好人,這個道理是完全正確。

       放了無助情緒,交換了司機的熱心,這份恩情讓我對瑞典人的印象,徹底加到滿表了,其實很多時候,焦慮與慌張猶如我的影子,緊緊黏著我,旅途中也常會發生一些意外。記得那天,意識到路上滿是大批民眾,還有配戴著槍枝的警察,我天真的以為是在拍電影,後來耳畔傳來警車刺耳的鳴笛聲,陰暗的天空出現直升機盤旋,上萬顆不對勁的細胞在血液中沸騰,但卻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斯德哥爾摩發生恐怖攻擊」,看到新聞上斗大的標題,不敢相信當時我正在附近,在旅程中管理好,自己每個情緒化細胞,這是我學會的第一件事情。不論是瑞典還是其他地方,戰爭依然不定時的存在,和平依然是人們持續追求的,這世界真的沒有我們想像那麼壞,但仍需要我們多一點的愛與關懷。

 我台灣人、我數位系、我驕傲 

       中午十二點,我來到卑爾根魚市場,聆聽那各家攤販的叫賣、諦視那各種魚獲的鮮豔,熙來攘往的人們流動著,一位熱情的紅髮女孩看到東方臉孔的我,直接用中文詢問:「妳是從哪裡來的呀?」我自信地回答:「我來自台灣」,「真的嗎?我也是呢!」在挪威邂逅同鄉人,可謂十分難得的緣分,她在攤位前,和我介紹鮭魚牙膏和蟹肉糕,並大方請我試吃,她說她和台灣男友在這裡打工,雖然物價昂貴,但薪水相對高,還是能夠存到一點積蓄,她沒有業績壓力,告訴我若有喜歡再買。

       和女孩閒聊幾句後,她就先去忙了,我則到附近晃晃,兜了一圈回到攤位尋覓午餐,這次換台灣男孩問我想吃什麼?聽到價錢後掙扎了一下,決定點份鮭魚漢堡,準備離開回座位時,他突然問我:「妳喜歡吃蝦子嗎?招待妳一盤吧!」我內心激起一陣陣驚呼的波瀾,這裡食物那麼貴,竟然還可以被招待。

       邊吃的時候我邊想,原本以為的這個世界,是充滿外國人的地方,後來了解到寰宇中也有很多台灣人,大家都在不同畛域努力著。我學會的第二件事,是不論身處何處,只要持續努力,就是和他們做著同樣的事、呼吸同樣的空氣、享受同樣的天藍。

 感謝每個美與醜、好與壞  

       只有天藍的國度,似乎不夠厲害,我找尋著地面也是藍色的世界。下午三點,在沒有紅綠燈的航線上,搖搖晃晃地吹著海風,搭著船擁抱水都的迷人,廣場上有很多繽紛造型、華麗裝扮的面具人,他們是威尼斯「面具嘉年華」的主角,身旁總被一群攝影師環繞。

       另一個攝影師的聚集處,是附近的小島布拉諾,一間間彩色房子是它的招牌,天空與貢多拉波光粼粼的倒影,彷彿讓我置身在童話中,彩色島上有居民居住,他們曬著衣服、種著花草,感受到的是一股愜意的浪漫,我在義大利品嚐了披薩,將那幸福的滋味囤積在肚子裡。

        來到了面具節的重頭戲──「天使的飛翔」,一位橘色頭髮、紅色翅膀,身穿紫色澎澎裙的天使,從鐘樓上吊鋼絲降落,出場配樂是九零年代最性感的歌曲,她在空中向世人招手、灑下彩色紙花。

       很榮幸參與這場盛事,和全世界被稱為尋歡作樂的人們一起狂歡,我執著地相信著天使的存在,在親眼見證後,換來的是更堅定信念與正面能量,「天使都來了,天堂還會遠嗎?」也許有種相對論,醜陋會和美麗同時存在。這是我了解的第三件事,若生活中充斥著糟糕,親愛的請別失望,更美好的事物必定存在,只是尚未發現罷了。

想與自己對話?那就獨自旅行吧 

       早上八點十五,我帶著天使的祝福,繼續出發尋找美,在搭乘十個小時的夜車上,一個人睡眼惺忪地醒來,頃刻間窗外的美景彷彿墜落的隕石,一顆顆撞進心臟將我震懾住,左側是整座山、銷魂的雲朵和早晨的曙光,右側是整片海、陡峭的懸崖和橘色的房子,好險路途遙遠,但我還是來了,好險這美,讓一切都值得了。

    我到了杜布羅夫尼克,好奇地研究是什麼樣的橘?讓整座古城充滿著迷幻又迷人的魅力,我想應該是那深淺交織的色彩,有卡其色、紅磚色,還有醬油色、火腿色等。蒲公英的花絮飄過,小朋友追逐著泡泡,好一個和諧美麗的畫面,給我一個理由住在這裡,吸引我的,會是那怡然自得的氛圍。

       「對了,妳為什麼一個人旅行?」一位重慶教授問道,她與夥伴正在自由行,我們在旅店中初遇,她很熱心開車載著我遊玩哈爾斯塔特。除了團體旅遊外,我也嘗試了一個人的出走。

        第四件明白的事,是獨自旅行可以調整每個步伐,只為了迎接更多偶然與巧合,或許我無法巨細靡遺地說出,旅程中到底帶給我什麼收穫,但當有一天,我已經不能疲累地睡在機場,當我已經無法負荷,兩個水泡加上磨出血的腳,很久很久之後的某一天,如果生活變得,再也無法燃燒我對世界的好奇心,或許我會想起那趟旅程,當時的自己是多麼地滿足於當下。

有些事不用想太清楚就可以去做 

       我曾是一位交換學生,在立陶宛修讀音樂和美術,正因為對那裡一無所知,所以想去認識,並用空白的篇章,去記錄那些看到的人事物。交換的過程,來自最平凡的生活,交換的最後,沒有讓我變成立陶宛通,但驀然回首,我擁有了一段又一段,別人搶也搶不走的充實回憶。

      就像謎卡所說的:「我嚮往再次在未知領域跌跌撞撞的感覺,想看看世界上跟我一樣平凡的人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在陌生的國度,感受自己如此真實存在著,讓自己被衝撞,讓自己徹底得粉碎,然後重生。」

      心動後啟程、出發後改變,交換學生的故事需要有什麼結局?只需用我的方式更加喜愛自己,並好好控制情緒、好好努力著;探索每份美麗、珍惜每段偶遇。

 

       那些路人的笑靨、震撼的風景、驚奇的小事,在相遇後總會留下些不同,或許是體悟了某種思緒,或許是觸動了某段神經,等待一個瞬間,在體內流動的回憶會穿透肌膚,讓故事的感動迸發於空氣中蔓延。其實只要有心嘗試,會發現當交換學生並不難、獨自旅行也不難,或許最困難的,是將夢想的「想」,昇華成實際的「行動」。

Q:交換後的改變?

A

       整體來說,其實也沒什麼改變哈哈,畢竟交換不是仙丹,不會因為去交換,英文就突飛猛進、多益滿分,不會因為去交換,遇到問題就都能迎刃而解、再也沒有挫折,交換學生只是一學期的一個過程。可是我又會說,微觀來說,這段經歷也許會影響著我,某個想法、選擇,某種判斷、作為,也許會因為那樣改變的行動,產生不一樣的生活。

        但不論怎麼說,在交換過後,我更加喜歡了自己,喜歡當時去交換的決定、喜歡在未知闖蕩的感覺,當位交換學生是我選擇的方式,但它不會是唯一的方法。也就是說,我覺得生活的精彩,猶如一件件攝影作品,必須本身內容豐富、構圖完整,而多了這份體驗與經歷,像是交換學生、打工換宿、環島等,就是那濾鏡,合適濾鏡的挑選,能讓最後的呈現,更加迷人些呢。

bottom of page